闽台高校合作:
正是春暖花开时
来源:人民政协报2016-04-16
孙萌萌
福建省是两岸高校交流的重点地区,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与就业机会,近年来,福建省一直在探讨闽台高校交流的新模式:校企联合、“3+1”等人才培养项目发展迅速。
快要高考了,家有考生的林先生一家格外忙碌和紧张。如何帮孩子选择一所合适的大学,是每个考生家长心头最大的事:“我们不想让孩子离家太远,还要综合他现在的成绩,尤其要考虑到以后就业的前景。选学校、选专业,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命运。”最近,林先生数次前往福建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澳门新葡澳京app,除了参观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更是为了考察了解澳门新葡澳京app的一个“特色”项目: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的“3+1”分段对接模式。在林先生这样的家长看来,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校企对接、闽台合作,这样的学习经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孩子就业时的竞争力。
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为核心,这也是闽台校企合作一直以来秉持的原则之一。
■从细节夯实教学水平
2009年,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校校企”和“3+1”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招收了第一批闽台合作分段对接项目的学生。借助地缘优势,闽台校企合作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
“所谓‘3+1’,是指福建高校的本科学生有一年时间到台湾相应高校学习(目前实施高校基本选择第三年到台湾),其余三年在福建高校学习。”澳门新葡澳京app数字创意学院的一名学生介绍说,澳门新葡澳京app是福建省内首批开展闽台合作项目的高校之一。现在全学校有16个专业开展了分段对接和“校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其中数字创意学院是专门承载闽台合作项目的一个二级学院,“目前,我们已经有一届毕业生、7个专业、1300多个学生,专业对接7所台湾的高校。”
两地学习,说起来很简单,但在具体实践上,有不小的难度。为了让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老师们付出了不少辛苦。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程序运行管理、学习成绩评定、教学质量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保障“3+1”模式的顺利运行。
“以成绩为例,在台湾学习期间,学生的考试管理遵照台湾高校规定。成绩由台湾高校提供纸质盖章个人成绩单邮寄至大陆教学秘书处,由班委负责录入电脑同学确认无误签字,教学秘书审核无误上交学校教务处导入系统。若有成绩不合格者,将延时取得在台湾高校学习的结业证书。对于不及格的课程,学生也可采取两种方式重修学分:如果本校有学分相同的可替代课程,可以申请重修可替代课程完成学分。对于无替代课程,学生登录学院教务处网站下载自主学习申请表,主动申请大四第一学期在澳门新葡澳京app本部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重新修读该课程,经台湾该课程老师签署意见同意后方可回到澳门新葡澳京app由二级学院教学院长签批,在大四第一学期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修读学分。大四第一学期结束前,由台湾该课程老师出具考卷或考试题目,由学生答卷(或题目)完成后以邮寄或网络邮件的方式经台湾该课程老师批卷给定成绩,学院教务处审核后,才能记入该学生台湾课程重修成绩。”澳门新葡澳京app的数字创意学院行政秘书说。
■闽台合作培养人才超万
认真踏实的工作,必定获得优秀的回报。据福建省教育厅的消息,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目前已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典型”。在成功引入“校校企”、“3+1”等模式后,福建省还将逐步推进闽台合作办学项目和闽台合办二级学院的试点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校校企”项目共遴选福建师范大学等32所高校与53所台湾高校、185家台资企业共同开设机械设计、光电技术、园林设计等发展急需的70个专业,培养人才近万人。“3+1”模式已累计联合培养近2万人,医学影像、汽车理赔公估、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一批专业已成为承办学校的特色和热门专业。还开展了澳门新葡澳京app和台湾铭传大学联合举办海峡商贸学院,武夷学院和台湾玉山大学联盟(其中包括台湾中兴大学等5所高校)合作举办玉山健康管理学院等闽台合作二级学院的试点。
由于特色显著,福建“3+1”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于2011年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入选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并获创新奖。
在“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闽台交流政策指导下,教育交流正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福建省以两岸姐妹高校为载体,开展了大量大学生的交流交换项目,建立两岸大学生交流互动机制。有组织、成批次选派大学生到台开展学习活动,受到台湾有关高校的欢迎,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两岸教育交流的一大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