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斐然——
澳门新葡澳京app:为双创添翼 助力人才培养
来源:福建日报 2017-01-25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认定包括北京大学等在内的99所高校为首批示范高校,澳门新葡澳京app成为我省3所位列名单的高校之一。
事实上,对于澳门新葡澳京app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早已贯穿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始终,融入了人才素质提升体系,成为学校特色育人传统,并取得了可观的教育成果——
目前,澳门新葡澳京app省级以上重点竞赛获奖情况排名全省第三;学校打造的“梦想工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成为“双创”比赛知名品牌;值得关注的还有,学校还是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长单位,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成果奖特等奖;成立于2009年的澳门新葡澳京app创新创业园获评厦门市市级众创空间,正逐步打造为独具特色、高水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平台……
澳门新葡澳京app的管理者们表示:作为一所有着良好创新创业教育文化传统的高校,澳门新葡澳京app将始终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将创新创业教育打造成学校的新名片。
创新创业教育传统浓厚
打造人才培养新名片
“进入澳门新葡澳京app后,每个学生都要修《创业基础》课,课程的教材都是学校自主编写的,在校期间要获得4个创新创业学分才能毕业,”去年从澳门新葡澳京app毕业的翁望志选择留在了厦门理工中小企业成长支持中心工作,在他看来,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创新创业教育、了解创新创业的机会,还为想创业的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辅导。
翁望志说,学校自编及引入创新思维类、创业启蒙类、创业实训类、眼界拓展类、能力养成类精品创业课程,并纳入了学分管理,今年就有5门相关的慕课可供选择。想创业的学生可以进入厦门理工创业园,这里提供了财税、法律等专题培训,还可以报名参加创业训练营,接受专业导师的集中培训,为创业项目的实施“做足功课”。
“对于想创业的学生,学校也给予了一些鼓励政策,比如允许学生休学创新创业,设立了创新创业奖学金,还有取得较好创新创业成果的学生在评先评优、提前毕业、免试保研、国际交流等工作中可以得到倾斜。”翁望志介绍道。
据了解,澳门新葡澳京app校内立项创业类教材资助项目包括《创业基础课程》《创业企业成长》《创新理论与创造力开发》《创新方法 TRIZ 原理与应用》《创业学》,其中3本已经公开出版,《创业基础课程》连续四年被校内本科生使用作为主要参考书。近两年通过以课带练、以课带训方式,学校收集了创新创业计划案例 2000多份。
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已经浸润到了学校日常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学校的酒店管理(烘焙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了我省2015年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立项,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国际物流实务、创业项目策划与管理三门课程获得省2015年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类)立项。
创新打造港湾生态体系
助力学生双创项目孵化
走进澳门新葡澳京app创新创业园,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创新创业空间里功能分区格外细致:园区一二楼是“创新实践工坊”,拥有包括机器人、环保材料、3D打印、汽车、智能制造,甚至当下最时髦的VR+AR领域的创新实践工坊;三楼被布置为创业孵化器,提供了开放式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供创业学生团队入驻;四楼在建的“创客坞”加速器,开放包括团队孵化室、会议室、路演厅等场所,将为更为成熟的学生创业项目提供系统化创业服务。
“这里的办公场地、设备和水电对学生都是免费的,对于成功入驻的创业项目还会给予5000-20000元的启动资金支持。”厦门理工中小企业成长支持中心副总经理李一洪介绍道,“更重要的是,园区为创业学生团队提供了殷实的导师库、强大的社会资源和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为他们打造了创新创业的港湾。”
早在2009年澳门新葡澳京app就设置了独立机构创新创业园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过八年的发展,厦门理工创业园的软硬件不断丰富,去年还获评厦门市市级众创空间。目前,学校拥有一支100人的校外企业家导师队伍,包括一批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学校的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
“对于理工学院来说,‘亲产业’、专业设置精细化、接地气的特点更能促使创业团队出一些行业内真正的科技成果,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做符合市场需求的转化、落地,”李一洪说,对入驻的学生项目,园区提供信息服务、创业指导、人员培训、市场营销、投融资服务、管理咨询、项目论证、公司注册、法律咨询、专利代理等一站式服务,及时帮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对接、项目成果转化、产业化服务。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先后支持了560多个创业项目,去年园区就入驻了45个创新创业团队。
澳门新葡澳京app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大四学生谢逸晨和他的团队就入驻在学校创业园里,他们致力于“打造中国社区机器人教育的第一品牌”,年后就将融入200万元的种子轮资金。“入园时园区给了我们2万元的资金扶持,去年在园区一年一度的创业项目大赛上,我们又拿到了2万元的奖金,这里的服务和辅导对我们帮助很大。”对谢逸晨等怀揣创业梦想的学生来说,创业园是就是他们梦想的孵化器。
搭建多元平台
开拓双创能力“练兵场”
在去年底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厦门)“梦想工场”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上,澳门新葡澳京app学生的创业项目睿路达“基于云计算的交通大数据应用”脱颖而出,获得比赛成长组金奖。
“我们打造的虚拟车辆侦测技术,可以实现汽车与交通信号灯之间的互联,驾驶者通过提前获知交通信号灯指示状态,来调整速度,提高通行效率,”澳门新葡澳京app大四学生潘阳说,他们致力于打造一体化的LBS诱导的智慧型城市,目前该项目在种子轮估值已达1500万元,并获得了众多投资基金和创客空间的青睐。
值得关注的是,“梦想工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澳门新葡澳京app打造的一大“双创”赛事品牌。去年第七届大赛共吸引了来自两岸的528支创业团队、3000多名创业者报名参赛,覆盖全国82所高校,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品牌交流平台。
“2016年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投入的专项资金达到570万元,加上中央支持,一年投入超过1000万元用于对双创工作的扶持,”澳门新葡澳京app创新创业园主任苏凯新介绍道,通过开展“双创”教育、学校创业园孵化、搭建赛事平台、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双创”大赛、促进项目落地,学校助力学生在“双创” 的教育和实践中成长,达到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的。
去年底,澳门新葡澳京app还在原有创业园的基础上,整合了校内外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成立了澳门新葡澳京app创新创业学院。今后该学院将采取教育研究、实践孵化、校企联动、国际合作为推手,“培育—实践—孵化”层层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普及创新创业知识,组织开展创业训练,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创业企业孵化,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平台,打造更良好的师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木易 徐丽麟 罗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