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启动一年 加快向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
澳门新葡澳京app“变形记”
■科研经费使用更合理灵活 ■老师与企事业合作更密切 ■学校服务地方成效更明显
来源:厦门日报2017-05-05
4月25日上午:去海沧一家香港科技大学校友创办的企业,看看专门为老人设计的智能电动床的设计;4月25日下午:到观音山一家石材公司,讨论石材的设计……看上去是到处奔波的企业设计人员的行走路线图,其实是澳门新葡澳京app服装设计与艺术工程学院老师王刚的行程。
对于澳门新葡澳京app来说,王刚这条从厦门理工到海沧,从海沧到观音山的路线,是学校老师近一年来奔波在厦门甚至闽西南企事业单位无数路线图中的一条,它们是“希望之路”——代表一年前启动的“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走上康庄大道。
为什么改革?
“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被澳门新葡澳京app简称为“综改”,是这所大学为了加快向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在一年前启动的。
这一改革的背景是教育部提出的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要转型成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要为产业服务,更强调学校要出应用技术成果,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
不过,理工学院的“综改”一度让人疑惑,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一直以来,澳门新葡澳京app都以“亲产业”的大学著称,它难道不是早已经是应用技术型大学了?
理工学院校长陈文哲说,虽然理工学院和产业走得近,但要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完成“变形记”,必须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深刻的变革。
一年前,理工学院围绕转型启动一系列改革。此前,单是改革方案的制定就用了一年,即2015年,理工学院都在反复推敲、制定“综改”方案。不过,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黄如欣看来,一年的时间很值得。他说,毕竟有一些改革是对一些几十年传统做法的修订,甚至是一种颠覆,很多事需要时间让大家理解和支持。
取得哪些成绩?
“综改”一年的成绩,有很多指标。譬如说,2016年,理工学院从国家、省获得的纵向科研经费,比2015年增加109%,创历史最好成绩;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件,比上一年度增长140%;从企业获得横向科研经费比前年增加了50%。
不过,陈文哲更看中的是老师的改变。他说,过去我们老师上几节课就走,现在大家能够在潜心教学的同时,进行社会服务。
王刚已经没有时间回深圳去找项目做,每天都在忙碌。他说,现在我每天要么在学校,要么在企业,要么在去学校或企业的路上。
几天前,陈文哲应几个学院的要求,带领他们到同安莲花镇,看理工学院怎么把新农村建设和两岸产业基地结合起来,怎么去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莲花镇之行,是这些学院自己提出来的。现在学校在莲花镇的工作组已经挂牌成立了,项目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陈文哲说,把被动变为主动,转化为自己的动力,这是“综改”成绩单的最高分。
【解读】
改革带来哪些变化?
变化1
简政放权
二级学院院长相当于“小校长”
这应该是理工学院近年来最大最彻底的一场改革。它到底给大学带去什么改变?
“综改”的一个重点是实行院校两级管理。2016年以前,学校统管两万多名学生、近两千名教职工,管理是“一竿子插到底”。“综改”后,学校把日常的教学、科研的管理权下放给二级学院,相应的人权、财权也由学院说了算。换句话说,学院要聘用什么人,奖励绩效发多少,二级学院说了算,每个学院的院长相当于“小校长”。
数据显示,2016年度二级学院可自主安排的经费总数超过2亿元。也就是说,理工学院花了一年的时间来研究怎么让学校的权利变小?
黄如欣说,的确如此。他总结院校二级管理的实质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仅对于院系,对于学校职能部门也是这样,他们也因此可腾出手,去做更重要更专业的事。
但是刚开始时,有人担心改革会削弱学校的权力,黄如欣于是问他们:学校这么大,50多个专业70多个专业方向,开设上千门课程,我们怎么可能什么都懂?
这句话说到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何军明的心坎里。他说,以前经费由学校统一发放,毕竟隔了一层,学院内分配趋于平均。现在,在二级学院拥有更多权利后,可以根据成果来划拨经费,经费的使用比过去更加合理、灵活。
变化2
解放教师
把老师“赶”出学校服务地方
“综改”的一个目的是:要把老师“赶”出学校,增强他们服务地方的主动性。
黄如欣说,过去一年,他很清楚地看到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师被卷入改革的洪流中,他们将眼光瞄向企业需求,瞄向产业技术前沿,在服务社会中体现自身价值。
在这方面,王刚是一个很好的范本。2010年,王刚从深圳一家企业调入澳门新葡澳京app。刚开始时,这位前企业设计师无法适应学校的节奏:每天上完课,就没事可干了。为了填补心里的“空虚”,寒暑假里,他就跑回深圳老东家找项目做。不过,随着学校改革的深入,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还,特别是在学校科技处把他介绍给厦门万里石有限公司后。后者在生产中会产生许多石材的边角余料,企业希望有人能让边角料“重生”。这对王刚来说,根本不是事。他用石材工业余料设计了茶具、香器、花器等30余款产品,万里石也因此在理工学院设立了石材研究中心。
这个中心现在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一个典范:不仅企业可以主动把遇到的难题带到学校,而且教师又可以与企业对接如何把实验室做出的产品带到市场。
不仅搞设计的王刚走到产业里,连何军明也走出书斋,这代表了“综改”另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何军明说,文科老师要走出去,原本大家都有畏难情绪。但当你真的走出校园,会发现服务地方和社会,文科老师也大有用武之地。
何军明所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两个服务社会的研究中心,一个是廉政中心,一个是他自己担任主任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厦门发展研究中心。去年,何军明带领的这个中心获得政府多个部门的资金资助,发布了4期共12篇《推进厦门“一带一路”建设》智库报告,有些还受到高层的重视。
变化3
职称评聘
横向课题经费可以抵“论文”
2016年,在美国惠普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的郑俊博士被引入理工学院材料学院,他发现自己可以有多种选择:当教学型老师,或者当研发型老师,或是两者兼顾。郑俊选择了研发型教授的岗位。他的故事,要从3D打印机说起。
我们现在常见的3D打印机用的材料大多是塑料。而金属3D打印机,则是用金属作为打印材料,它被认为是“制造业的革命”,适用于汽车零件、模具、卫浴、首饰甚至航空航天。但目前的金属3D打印机都是进口的,郑俊带领的团队,研发了福建省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级金属3D打印机。
郑俊认为,这是“综改”给他的机会,可以使教师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要走教学或是科研道路。
在王刚看来,和横向经费挂钩的“综改”职称评聘,也对老师服务地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一新的职称评聘大体是这样操作:如果从企业获得的横向课题经费突出的话,可以参评“研发型”系列的职称,有些时候,横向课题经费可以抵“论文”。
变化4
校企合作
产学融合发展处负责“拉郎配”
2016年成立的“产学融合发展处”,也是“综改”带来的新生事物。
按照黄如欣的说法,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科研要更加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而且,这种校企合作要升格为融合,要产生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的“1+1”的物理反应。
这就是“产融处”名字来源。产融处处长严滨形容说,产融处穿梭在大学和企业中,负责双方的统筹和对接——他们要到企业现场了解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引荐给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的老师;或者,要把老师从实验室里“请”出来,带他们到企业去,看看“企业需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现在,严滨对这种“拉郎配”日益得心应手。
马林是产融处副处长,他还要做一件事:“翻译”——把企业提交的需求文本,翻译成为高校老师看得懂的话。换句话说,把中文翻译成中文。这不是开玩笑,经常在企业传授“TRIZ创新方法”的马林说,企业的一些话,高校的老师是听不懂的,需要有人“翻译”。
从这个角度,就很好理解理工学院“综改”的放权——学校的科研部门放弃琐碎的事,而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中间人”这样更重要的事上。黄如欣说,这样的改革更有质量也更有意义。
变化5
创新机制
成立先导资金“放长线钓大鱼”
如果说“翻译”已经使人脑洞大开,那么,王刚团队最近申请到学校100万元先导资金的“尺度”,就更超乎大家的想象了。简而言之,他的团队可以先用学校给的经费开发他们认为有前景的项目,再由企业买单。
王刚说,很多企业对高校科研团队半信半疑:我提出的要求,你们能做得出吗?如果没做出来,我投入的研发资金不就浪费掉了吗?理工学院的先导资金解决的就是类似的校企矛盾,学校拨款给科研队伍攻关,等到他们先把企业要求的成果做出来,企业看到了“本尊”,确定达到了企业的预期要求,再把这个成果买走。
据统计,2016年,理工学院第一期先导资金共征集来自麦克奥迪、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研发需求67项,最终选了六个项目,学校投入168万元。此外,还投入736万元,扶持学校的科研团队。现在看来,先导资金是“放长线钓大鱼”,理工学院预测,学校先期投入的1000多万元,预计累积产生各类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经费3000多万元。
但是,老师都去搞科研了,学生怎么办?王刚用自己在第七届澳门新葡澳京app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的一等奖,来打消一些人的担忧。他获奖的一个原因是,他所带的班级人人有专利、学生测评排名在学院中拔得头筹。王刚说,通过校企合作做研发,最终受益的其实还是学生——通过和企业的合作,老师会接触到这个行业最前沿的信息,了解企业真实的需求,掌握与企业沟通协作的方式,把它们带回到课堂,最终培养的学生也会是企业需要的。
【链接】
国内高校实力排名 理工学院榜上有名
一所大学好不好,可靠的排行榜通常是一个直截了当的观测指标,特别是几大排行榜相互佐证时。最近,澳门新葡澳京app不约而同地在三大高校排行榜单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福建高校发展潜力排行榜:
第7名
比2015年上升三个位次
福建省有个官方的省内大学排行榜——每年,省教育厅下属的福建教育评估中心都要发布《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报告》。不久前公布的2017年报告称,2016年,在全省80多所本专科高校中,澳门新葡澳京app发展潜力名列第七名。
福建的本科院校,依据建校时间,有新老之说,澳门新葡澳京app属于“新秀”——2004年,澳门新葡澳京app才开始本科教育。不过,现在看来,这位“新秀”是“三步并两步”在前进。
在福建省高校发展潜力排行榜上,2014年,厦门理工位列全省第十二名,2015年,厦门理工前进到全省第十名,2016年,晋升第七。
业内认为,从十二名到第七名,这种进步速度不寻常,特别是进入前十名后的排名争夺,每上升一个名次,都是一个胜利。
那么,从2015年的第十到2016年的第七,理工学院靠的是什么?从数据分析,厦门理工的“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竞赛、本科生创新活动与技能竞赛”的指标,做出重大贡献。
2016年,澳门新葡澳京app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数全省第二,其中国家级以上获奖数全省第一(连续三年第一)、省部级获奖数全省第三,各级别学科竞赛获奖数均列省属本科高校第一;
本科生创新活动及技能竞赛获奖数全省第三,其中国家级以上获奖数全省第二、省部级获奖数全省第四。
全国应用大学排行榜:
第59名
排名全省第一
今年3月底,广州日报发布“2017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在全国887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澳门新葡澳京app名列全国第59名,在福建省应用大学中排名第一。
这是通过应用指数、学术指数、声誉指数、二次评估指数四个一级指标建构综合指数,再采用综合指数对应用大学进行评价。
国内高等教育界一般将大学分为学术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两种主要类型。学术型大学强调学科逻辑,坚持大学和社会之间保持适当距离。广州日报认为,随着大学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应用型大学悄然兴起,强调大学遵循社会需求逻辑,与主流社会相互融合,这一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入选首批99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最近,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有北京大学等99所高校,福建省有三所高校入选,理工学院就是其中之一,其余两所是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
【声音】
如何看待排行榜?
澳门新葡澳京app党委书记黄如欣说,评估报告是干巴巴的数字,但倒回去看,都是有着理工学院开放办学的各种鲜活事例支撑。他以福建省的“发展潜力”评估为例说,这一评估既有发展战略指标,更有现实的发展实力、发展质量和发展影响等指标。换句话说,其实是以现在来看学校未来的发展前景。
澳门新葡澳京app校长陈文哲坦承,排行榜的名次的确让我们振奋,因为这是第三方客观评选的。不过,排行榜不是我们真要关注的,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它们其实反映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建设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