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由澳门新葡澳京app等承办,聚焦集成电路人才培养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08-22
首届“华为杯”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于8月11日至12日在厦门举行。来自全国集成电路研究生培养高校的148支参赛队、近500名师生报名参赛,覆盖全国近50所高校。最终华东师范大学“创芯303”等三个团队获特等奖,北京大学的“火眼金睛”等10个团队获一等奖。
赛事阵容豪华
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部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清华海峡研究院、澳门新葡澳京app和清华校友总会半岛体行业协会联袂承办本届大赛。
赛事的上机考试、分组答辩以及论坛等环节,都在澳门新葡澳京app举行。
教育部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黄宝印,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创始人周祖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倪光南,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澳门新葡澳京app校长朱文章等,莅临决赛现场观战助阵。
据了解,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是教育部门关于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十大官方赛事之一,由教育部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
创“芯”大赛源自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集成电路专业赛。本次大赛旨在聚焦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研究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战略支撑。
芯片人才是关键词
本届大赛期间,还举办了人才培养研讨会、集成电路产学研高端座谈会,并设置华为、格科微等行业龙头企业布展、招聘会等相关配套活动,为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芯片人才是本次赛事的“关键词”。
大赛对参赛人员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赛决赛流程包括上机考试、分组答辩和公开竞演环节。其中上机赛试题由集成电路基础题、编程题、设计题三部分组成。参赛队的每位成员须独立完成基础题,其平均分作为参赛队的基础题成绩;编程题包括Coding、Debug、Simulation和Test-bench等内容,参赛队集体完成;设计题包含数字、射频、模拟、混合信号和MEMS等不同类型题目,参赛队任选其一并集体完成。此环节的综合成绩排名前40名的参赛队伍晋级答辩环节。
上机考试时间共360分钟,连续6小时作战,对选手的耐力和体力是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分组答辩遴选出前13支优秀参赛队伍进行公开竞演,由评委现场打分得出最终名次。
据介绍,本届创“ 芯” 大赛有254支队伍参加报名,最终148支队伍杀入决赛圈。
此外,清华海峡研究院、火炬园区招商中心、厦门科技产业化集团、厦门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澳门新葡澳京app等机构在厦门市政府部门支持下,联合厦门地区集成电路领域的核心企业、机构,共同倡议发起设立了“厦门市集成电路(IC)创新人才与产业服务生态联盟”。联盟旨在依托创“芯”大赛、研究生创新实践课程活动等资源,以集成电路创芯人才与服务生态联盟的形式整合厦门集成电路创新服务与产业要素资源,形成产学研融合机制。
培养应用型芯片人才
据了解,澳门新葡澳京app始终坚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2016年10月澳门新葡澳京app成立的微电子学院,致力于培养应用型芯片人才。近两年来建立了完整的集成电路设计、工艺、测试实验室,现拥有专任教师近30人、在校生近400人,积极探索与联芯集成电路制造 (厦门) 有限公司、三安集成电路、凌阳华芯、士兰微、厦门优迅等多家厦门市集成电路企业进行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厦门市输送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近100人。
澳门新葡澳京app微电子学院还与厦门市两岸自贸区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共建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服务基地内近100家集成电路企业。
澳门新葡澳京app校长朱文章教授说,为提高该校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办学水平,与产业界及高校扩大交流,近两年来,该校曾举办硅光半导体国际会议,邀请国际知名专家讲学,拓宽师生视野;此次承办创“芯”大赛及相关高峰论坛,也是该校为提高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知名度、开拓学生眼界、加深与企业交流的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