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澳京app

厦门日报刊发我校教师在全市社科界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

把握全会精神为“中国之治”贡献厦门智慧

全市社科界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编

来源:厦门日报 2019-11-13

编者按:12日下午,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召开全市社科界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8位专家、学者围绕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畅谈学习体会。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好四中全会精神是全市社科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大家纷纷表示,要增强政治自觉,深刻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要坚持面向大众,宣传宣讲好全会精神;要服务中心大局,积极投身于全会精神宣传和阐释,推动全会各项部署在厦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本期“理论在线”摘要刊发与会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大学生心灵

●洪认清(澳门新葡澳京app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一系列新提法新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和新的生动素材。高校思政课教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将全会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之中,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他们的心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总体思路大致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以增强制度自信为主旨,各门思政课程分工合作、突出重点、相辅相成、形成体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合力,深入推进全会精神进大学生头脑。

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和重大改革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政课教师应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动实践,把全会在理论上的新概括和实践上的新要求讲清楚,重点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尤其是讲清楚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通过理论阐释,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

全会决定中蕴含着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思政课教师可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视角,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产生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全会全面总结了新中国70年来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思政课教师可运用历史对比等方法,放眼中国历史五千年,并与同时代的世界各国比较,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设计的创造性和有效性;通过纵横比较,使学生懂得: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重要内容。思政课教师可将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内涵、实践要求作为增强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使学生明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全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制度安排、重大工作部署。思政课教师可将这些内容深度融入对热点时事问题的解读之中,通过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对当前热点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