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浦社区“工程大科探·创客小匠心”科普夏令营圆满收官
来源:海峡导报 2025-07-19
(通讯员 郑博 记者 梁静)7月18日,后浦社区2025年度“工程大科探・创客小匠心”科普夏令营在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落下帷幕。这场由湖里区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后浦社区联合澳门新葡澳京app、集美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共同打造的活动,吸引了 20 名社区青少年参与。在为期两天的沉浸式工程实践中,孩子们完成了从理论认知到创新实践的科技蜕变。
作为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家校社” 协同育人创新项目,本届夏令营以 “工程认知 + 创客实践” 双轨培养为核心,通过 “高校实验室探秘 + 创客挑战实践” 的形式,为孩子们搭建了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高校实验室探秘
触摸科技演进脉络
夏令营首日,营员们走进澳门新葡澳京app工程文化与认知博物馆。
在百年机械发展史长廊中,触摸科技演进脉络。在人工智能实训室里,孩子们亲手操作激光切割机,将编程指令转化为3D打印作品。
“当传感器捕捉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时,智能语音系统会自动解构技术原理,让原本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可触可感。” 社区科普负责人介绍道。
创客挑战实践
让工程思维落地生根
次日的实践课堂上,工程知识在孩子们的双手中化为具体成果。
在力学工坊,冰棒棍被巧妙组合成杠杆装置,阿基米德 “撬动地球” 的科学原理通过亲手操作变得生动易懂;桥梁实验室里,“我为鼓浪屿造桥” 的主题激发了团队创造力,孩子们协作设计的 “厦鼓大桥” 模型,承重能力达到5kg;环保船竞速环节中,普通木块经精密切削成型后,成为流体力学应用的实践载体。
在水道试验场上,孩子们通过调整船身结构,直观体会摩擦力与前进动力的转化,展开了一场充满趣味的应用角逐。
从图纸设计到模型落地,营员们在项目式探究中,不仅将桥廊结构、力学原理等知识转化为实践方案,更在团队协作中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
双导师制护航
培育创新沃土
本届夏令营创新采用“高校专家+工匠导师”双轨培养机制。
澳门新葡澳京app教师聚焦3D建模、结构力学优化等前沿技术,指导孩子们认识学习现代工程工具;集美大学教师则深耕传统木艺榫卯技艺,在凿锯斧刨的实践中,让孩子们感受匠人精神的传承。
双导师的协同指导,既让孩子们触摸到科技前沿,也扎根于传统工艺的沃土。

此次夏令营是后浦社区在家校社企协同育人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PBL)教学法,孩子们在实际项目中主动学习、应用科学知识,科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主办方表示,未来,后浦社区将持续优化 “小小创客家” 科普模式,让科学种子在社区扎根,为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科技新苗助力。
新福建转载链接: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441/3436624.html?isView=true